首页

sm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6:54:19 作者:雨后转晴别大意!关键时刻“挪床”能保命 浏览量:65149

昨日(5月24日)

南方的强降雨过程进入尾声

范围收缩到华南一带

强度也有所减弱

预计本周末

除广西、广东、云南等地部分地区

有中到大雨或暴雨外

全国整体天气将趋于平静

5月25日至26日

江南及其以北大部地区

雨水较少

不过

暴雨停歇不等于风险解除

雨后三天

仍是地质灾害高发期

请注意做好防范措施

雨后致灾 夺人性命

  雨后作业遇难

  2024年6月3日,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更新乡东瓦村大坳屯,因雨后塌方堵住排水沟导致雨水流入屋内,胡某在疏通排水沟作业时被泥土掩埋遇难

  私自返家被埋

  2020年8月21日,受连续强降雨影响,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突发山体滑坡,造成7人死亡2人失联。据悉,事发前当地组织过撤离,9名被埋人员系入夜后私自返回家中

  为什么地质灾害有滞后性?

  地质灾害不仅在下雨时容易发生,还具有滞后性。

  雨停后,山坡上部饱和土体形成的地下水顺着山坡向下渗透汇集,山坡下部岩土体处于超饱和状态,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失稳发生滑坡、崩塌。

  此外,在重力的作用下或雨后边坡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时,遇加压、震动、挖掘等人为不合理扰动,山体易失稳发生滑坡、崩塌。

  高发时段与区域

  时间:降雨结束后3天内风险最高,尤其是首次晴天或再次降雨时。

  地点:山区、河谷、高陡边坡、临崖临水路段、人工切坡建房区域等。

山区居民避险

应从细节入手

  对于山区居民来说,根据当地政府的地质灾害预警,在危险发生前及时转移,是确保安全的前提。另外,从细节处科学防范灾害,也能减轻灾害带来的伤害。

  湖南、江苏等地在汛期开展的“挪床行动”,就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。

  “挪床行动”又称为“住前不住后,住上不住下、住高不住低”避险法,通常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生活的群众,下雨时要从楼下搬到楼上住,从靠近山体的后屋搬到离山体较远的前屋住,对家中床铺位置进行调整。这样即使有小的崩塌,滑下来后也不会被伤到。

  2024年5月5日,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发生一起山体滑坡险情,石块冲破墙体及窗户涌入房内,皮姓夫妻二人由于听取巡查人员建议,提前搬至离山体较远的前屋居住,最终成功避险

  泥石流、山体滑坡

  来袭如何应对?

  1.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,一旦遭遇大雨、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,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、停留。

  2. 泥石流、山体滑坡袭来,不要顺着河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,应向与洪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爬

  3. 若陷进沙流,别呼救,泥沙会堵住嘴。抱紧大的物体别撒手,再向岸边移动。

  4. 当无法继续逃离时,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

  此外,灾害发生后,如已撤出危险区,千万不要随意返回家中收拾物品或查看情况,避免二次遇险

国家应急广播提醒

地质灾害隐蔽性强

即使天气转晴

隐患仍可能持续数日

雨后恢复生产生活时

尤其要注意安全

提高警惕避免侥幸心理

27日至29日

南方将迎新一轮降雨

请关注临近预警预报信息

避免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

  来源:国家应急广播综合中国应急管理、央视新闻客户端、广西自然资源、@中国天气

  (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值得一提的是,包括“九霄环佩”“天磬”“万壑雷”“仙籁”“环佩”在内的10余张中国历代古琴珍品也悉数亮相。这些古琴珍品历经数百年沉淀,每一张都有独特的故事和历史价值。音乐家们用精湛的琴艺,拨动这些珍品鸣发出跨越时空的独特历史韵味。(完)

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策展人彭超:坚持“讲述”真实历史

当晚被观众称为“最燃舞台”的《血脉觉醒》节目,将各省民俗战舞与流行街舞相融合,唱跳歌手刘宇一身红白战袍,化身向大师学艺的“舞林”侠客,一路拜师带来全新的视听震撼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国潮文化的生命力在舞台上不断被印证。据悉,南山英歌队的最小成员“小时迁”才7岁,他在彩排时跟舞指老师多次确认站位与动线,认真备场的劲儿感染了所有人。

——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,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。大规模置换债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短期的财政压力,腾出更多财政资源发展经济,提振经营主体信心,巩固基层“三保”。

低俗网红“二进宫”,平台仅“罚酒三杯”?

方案》提出,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,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协议管理,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,按规定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。同时,稳步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,推动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功能和定位,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。

习近平:中孟两国树立了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 互利合作的典范

作为此次展览的公共策展人之一,邱岑表示,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特展,不仅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杭州的文化魅力,更能激发大家对杭州城市文化的热爱和传承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,走进杭博,共同守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宝贵文化遗产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